2015年6月26日,滨州港2个3万吨级码头开航运营,是所有滨州港人刻骨铭心的日子。一年的时间如白驹过隙、一闪而过,朝气蓬勃的滨州港务集团,以勇于担当、敢为人先的勇气和科学谋划、锐意进取的智慧,在滨州港大开发战略的宏图上,写下了一页页辉煌诗篇。在滨州港开航运营一周年之际,让我们回首滨州港的建设开发历程,历数滨州港建设运营取得的成就,展望滨州港的美好未来。
勇担使命 快速发展
滨州真正正式、大规模修建港口,就不得不提东风港。1971年初,在无棣县套尔河西岸,东风港建成并正式投产,成为建国后滨州第一次正式修建的港口。1989年,东风港泊位升级为1000吨级。如今,“东风港”这一称呼在正式场合已经很少用到,其所在的套尔河港区已成为滨州港的三大港区之一。
2005年底,新一轮滨州港建设重新启动,拉开了滨州港大开发、大发展的序幕,特别是2010年4月2个3万吨级散杂货码头及附属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建设者发扬“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滨州港精神,克服建设任务异常艰巨、建设环境极为恶劣、建设资金严重短缺等一系列困难,累计完成投资超过43亿元,建成2个3万吨级散杂货码头、11公里引堤、17公里港区一级公路、6公里东防波堤、3.2公里南防波堤、1#锚地及运营管理调度中心等七大工程,一举建成长达17公里的集防波堤、挡沙堤、深水岸线、集疏运通道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圆满完成滨州港海港港区一期工程建设任务。
这不仅改变了滨州“临海不见海、建港不见港”的历史困局,结束了滨州无海港的历史,而且新增宜港岸线28公里,形成可利用滩涂土地资源9万亩,初步搭建起亿吨大港的框架,为我市临港产业大规模转移聚集打造了坚实平台。
滨州港海港港区2个3万吨级散杂货码头工程总投资8.6亿元,码头主体采用重力式方块结构,由808块超过240吨的巨型方块累加构成;码头拥有岸线422米,前沿停泊水域底标高-12米,设计吞吐量500万吨/年;码头前沿配备4台25吨-33米的门座式起重机,后方堆场12万平方米,同时配套建设了给排水、供电、通信、助导航等设施。
2014年,为进一步加快滨州港建设步伐,实现政企分开,滨州市委、市政府进行了重大战略性调整,组建了新的港口建设指挥部,并在原滨州港务有限责任公司的基础上,通过资产重组、增资扩股组建滨州港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统一协调和管理港口建设。同年5月20日,滨州港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揭牌成立。
2014年8月14日,市政府与青岛港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青岛港与滨州港务集团签署《关于滨州港通用码头项目合资框架协议》。2014年12月16日,滨州港与青岛港签署合资合同,2015年1月15日,双方共同投资的滨州港青港国际码头有限公司成立,统一负责运营管理滨州港已建成的2座通用码头,主要从事码头经营和集装箱场站及货代船代等相关业务。
2015年6月26日,在蔚蓝深海中,滨州港码头,随着一台门座式起重机启动,永跃号货轮上的第一个集装箱缓缓卸下。这标志着滨州港2个3万吨级码头开航运营!
这一通用散杂货码头,可供3万吨级的船舶直接进出港装卸货物。这昭示着,380万滨州人民的“港口梦”变成了现实,也意味着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有了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山东省海上“北大门”就此打开。同时,这更象征着我市乃至全省在借势环渤海、京津冀一体化经济发展,深入推进“黄蓝”两区开发建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拥有了重要的支撑保障。
在历代建港人打下的坚实基础上,滨州港务集团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干事创业、积极作为,只用了短短一年的时间,就实现了滨州港2个3万吨级码头开航运营。
全面突破 成就斐然
日前,滨州港海港港区3万吨级航道工程取得交通运输部2.88亿元建设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总长17.6千米的3万吨级航道工程建设。这是滨州港务集团取得斐然成就的缩影。自成立以来,滨州港务集团戮力攻坚,务实创新,明确责任目标,理顺管理机制,扎实有效地推动了港口的通航运营、工程建设、手续办理、宣传招商及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实现了全面突破,取得了斐然的成就。
——2个3万吨级码头运营效益初现。滨州港开航运营是我市2015年十大民生实事之一,也是去年全市港航系统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自2015年6月26日开航运营以来,在积极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做好相关尾留工程建设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与青岛港集团的战略合作,积极拓展各条海运航线,加深与各船公司、贸易公司的合作。运营一年来,累计完成铁矿石、铝矾土、玉米、小麦、水泥管桩等各种货物吞吐量近200万吨,其中集装箱近1000TEU,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显现。特别是2016年的春节期间也保持了船舶不间断、运营不停歇,运营工作整体平稳有序。下一步,将在巩固现有货源的基础上,努力拓宽渠道,多方承揽货源,争取2016年实现吞吐量230万吨。
——重点工程建设全力推进。2个3万吨级码头开航运营之后,滨州港由建设之初的起步阶段步入到边运营边建设阶段。根据《滨州港总体规划》,建设任务仍然任重而道远,已建的码头只是宏大蓝图上的一小部分,建设是为了给运营提供更好的保障,运营也为港口的快速建设提供支持。现阶段,滨州港重点项目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3万吨级航道工程已进入施工收尾及验收准备阶段,本工程包括围堰和3万吨级航道疏浚两个分项工程,总投资9.61亿元,现已完成投资8.76亿元。其中,围堰工程主要是为3万吨级航道疏浚提供纳泥条件,也为后续6#7#8#泊位后方陆域的形成提供保障,总投资5.28亿元,目前完成投资4.59亿元,完成总投资的86.9%;3万吨级航道疏浚工程总投资约4.33亿元,目前完成投资4.17亿元,占总投资的96.3%,2015年11月,滨州港遭遇十年一遇风暴潮,港池及航道回淤严重,2016年3月开始组织清淤工作,目前已完成清淤400万方,计划7月底完成清淤。列入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液体化工码头工程概算总投资5.23亿元,建设规模为2个3万吨级液体化工泊位(结构预留5万吨级),是我市首个重力式沉箱码头,也是海港港区首个液体化工泊位,码头采用输油臂和软管结合的装卸方式,设计年通过能力540万吨,该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1.1亿元,目前沉箱预制及安装工作正有序进行,力争2016年完成主体工程,2017年下半年投入运营,为正在规划建设的中海沥青输油管线项目提供支撑。通关中心联检综合业务用房及附属设施项目总投资约1.57亿元,目前项目立项、地震安全性评价、建设项目选址意见、规划设计条件等前期手续已办理完成,建设方案已经审核通过,正在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现场土方回填工程、试验桩打设正在施工,工程桩施工和监理方已经完成招标。
——港口规划研究科学布局。积极主动的协助市港航局做好《滨州港总体规划》的修订和《滨州港海港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为全市港航事业的科学规划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倡导“规划先行、谋定后动”的工作原则,整合内部资源和借助外部平台,推进滨州港海港港区整体规划和项目研究论证工作。通过各方推荐、层层筛选等方式,成立了由原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徐光任主任委员的滨州港建设专家委员会,并制定了专家委员会运行机制,有效推进港口各项规划研究论证工作。委员会的十多位专家代表了国内乃至国际一流的水平。在委员会的专业指导下,在工程建设及规划布局方面,少走了很多弯路,并且节省了大量资金支出。《滨州港海港港区“十三五”建设实施规划》和《滨州港海港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编制完成。此外,还积极与市、区规划部门进行对接,研究落实“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思路。
——宣传、招商引资工作全面铺开。为提高滨州港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在济南飞机场、德州高铁等地方树立了广告牌,同时积极加强与省、市电视台以及各大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拓宽宣传渠道,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进行港口宣传。凭借便利的区位优势和土地资源,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与多家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目前正在与北海经济开发区积极推进同北美投资贸易促进会、长联石油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开发中加自然资源滨州产业园项目。与北大青鸟集团、长江三峡集团等实力雄厚的集团公司合资合作的码头项目正在抓紧办理项目审批等前期手续。借助前期赴加拿大考察机遇,与斯图尔特港建立了友好港口关系。与英国利物浦港的战略合作正在积极筹备之中。
——队伍建设全面加强。按照“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落实“人才是干事创业的重要保证”,积极从交通运输部水运局、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等单位引进高级人才,充实港务集团的领导班子,进一步优化了集团的领导层。在做好人才引进的同时,全面加强现有职工队伍的培训学习,与北大纵横、北大中翰、正略钧策等多家全国知名培训机构取得了沟通和联系,开展了业务合作,邀请青岛慧人方舟集团、中交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等开展全员培训。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强素质、树形象、创一流”集中学习活动,将每周二定为“集中学习日”,各部室认真组织培训学习。通过开展这些形式各样的培训活动,提高了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素养,为更好的建设滨州港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壮大实力 开创美好明天
2001年,联合国正式文件中就提出“21世纪是海洋世纪”,放眼全国,新一轮港口建设热潮正汹涌澎湃。滨州港应时而生,更会与时俱进。
为不断增强发展实力,立足当前滨州港发展实际,顺应船舶大型化、码头深水化的发展趋势,按照《滨州港总体规划》,滨州港务集团积极推动新的建设项目,完成了6#7#泊位工程用海、职业病报告编制,正在编制环评、通航安全论证、社稳报告、震评报告等;液化码头10#11#12#13#14#,通用泊位3#4#5#6#已完成工可编制工作,正在报省交通运输厅港航局等主管部门进行行业审查;5万吨级航道工程工可报告编制、模型试验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大宗干散货泊位区5#、6#泊位工程确定了项目选址,正在着手开展工可报告编制等前期工作;危险品管廊、滨港铁路二期港区段设计及其他前期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为更好的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推动滨州港在物流运输、液体化工等多个领域大发展、快发展,滨州港务集团在全力推动各个建设项目的同时,以资产和资金为纽带,以控股、参股的形式,组建成立了山东滨州港化工码头有限公司、滨州港青港国际码头有限公司、滨港木业进出口有限公司、滨港石油储备有限公司、滨州港物流有限公司、滨州港服务有限公司、滨州港渔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十余家子公司、合资公司。目前,滨州港务集团注册资本30.49亿元,总资产达115亿元,集团的股份制改革和香港资本市场上市工作也已经着手启动。
短短一年,弹指一挥间,然而,对滨州港务集团而言,却是励精图治、艰苦创业的一年,是抢抓机遇、蓬勃发展的一年,是自我超越、砥砺前行的一年。作为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唯一海港港口和最近的出海通道,滨州港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豪情万丈的滨州港人,正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发扬建港过程中形成的“迎难而上、百折不回”的拼搏精神,“敬业自强、干则必成”的实干精神,“敢闯敢试、敢走新路”的创新精神,“心系事业、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凭借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强劲东风,打造新的山东海上“北大门”,向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管理科学、绿色环保的综合性国际贸易大港、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港目标扬帆奋进。(撰稿人:刘建军)